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宣传 >> 慈善风采

真情助学民生光彩照人间“中华慈善人物”—王翔慈善事迹简介

来源:九江市慈善总会 浏览人数:13907 发布日期:2011-11-27 10:27:15 【字体:

1.jpg

王翔1985年1月创办了江西省最早的股份制性质的私营企业民生集团公司,是江西省唯一一家有着二十多年历史的民营企业。民生集团以勃勃的活力搏击市场经济大潮。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不断进取,锐意创新。目前,民生集团旗下拥有22个子公司和经营单位。1994年起,王翔承建了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站名的九江新火车站项目和地方重点工程龙开河治理开发项目,首开非公经济成功投资建设大型基础设施之先河。1995年民生集团跻身全国私营企业500强。2005、2006年连续跻身全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和全国房地产企业200(100)强。历年来纳税在九江地区私营企业中名列前茅。

王翔董事长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执委、江西省工商联副会长、九江市政协副主席、九江市工商联会长、高级经济师(曾任民革中央委员、江西省政协常委、民革九江市主委)、九江市慈善总会荣誉会长。

王翔作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连任第八、九、十届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深感自己重托在肩,始终把积极参政议政作为自己履行职责的重要工作和光荣使命。十多年来,他共向全国政协大会提交提案和大会发言100多件次。他的建言献策切合实际,又有一定深度,往往是一经提出,便成为举国上下热议的话题,修改宪法、高考提前、取消农业税、出台物权法等许多提案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取得了优异的参政议政成果。

王翔另一大闪光点就是他十分热心慈善公益事业,他爱心捐赠的领域覆盖教育、再就业、修桥、筑路、养殖、布袋除尘器业等各个方面。

王翔总是说,是党的英明政策使我这个拎着油漆桶揽零活的个体户,在改革开放的火红年代里成为一个民营企业家。他有一句肺腑之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受益者,现在我在政治上有安排,经济上有实力,生活上较富裕,理所当然,我应该努力多做贡献。

“创造财富,贡献社会”是王翔的理念,也是民生集团的企业宗旨,在王翔的热心公益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王翔真诚地不断地回报社会,以实现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诺言。

2.jpg


3.jpg

八十年代末,他捐资近30万元设立“江西省挽救失足青少年教育基金”,据报道,当时是全国第一个个人捐款设立的挽救失足青少年教育基金。

九十年代初,他捐资近20万元在家乡彭泽县太平关乡建起了馨香希望小学,这是当地首例个人独资建设的希望小学。有意思的是,从这所小学走出的小学生,近年来,不少人考取大学,都得到了王翔的继续支持,其中一户村民两女儿三年中陆续考上,两学子皆获帮助。

4.jpg


5.jpg

进入新世纪,他捐赠价值300万的市区商业用地和10万元资金扩建九江学洲小学。

为改善彭泽县贫困乡村的交通状况,他出资修桥铺路,当地群众立碑纪念。

为支持洪灾后的生产自救,他多次慷慨解囊,为受灾地方送去资金和实物。

为促进养殖业改进发展,他向革命老区修水县捐赠高腿小尾寒羊良种。为支持优良水产品养殖,他为农户贷款提供担保。

为帮助人们抗击“非典”,他捐款20多万元。

2003年8月,从国外开会回来的王翔,获知江西省46名考取清华、北大的新生盼援手的消息后,立刻与发起“希望工程——清华北大江西学子阳光行动”的省青基会和《江南都市报》联系,当即决定:不搞办公楼搬迁仪式,将省下的24万元捐赠给尚未获助的30名寒门学子,支持他们完成学业,成为感人至深的义举。据北大学子反馈:北大团委介绍,这样的爱心行动,其他省都还没有的。由此可见,领先全国的感动之花,已然盛开在北大校园。

捐资助学凸现爱心,尊老敬老弘扬传统美德。王翔捐资10多万元,支持彭泽县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建设,捐资50万元,改善九江市福利院的条件,每年捐资近5万元,为九江市离(退)休老干部订阅晚报给他们送去精神食粮。

6.jpg

在扶贫济困的活动中,王翔不仅身先士卒带头捐款,还动员工商界人士参与,在更大范围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5年初,民生集团成立20周年庆典活动中,王翔又推出“爱心双30计划”,即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捐建30所光彩希望小学(其中,在中西部捐建10所、在江西省内捐建10所、在九江市内捐建10所),同时,每年赞助30名考取大学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至目前,“爱心双30计划”中捐建30所光彩希望小学已基本实施完毕。

7.jpg

2005年8月,市区及各县共计32名考取大学的贫困生、优秀生及4名优秀教师得到王翔奖学助学基金的资助。

2006年8月,又捐建学生42名,优秀教师4名计22万。

“爱心双30计划”和奖学助学基金的实施,总捐款又近千万元。

2005年11月,九江发生百年未遇的地震,震中的九江县、瑞昌市遭受严重损失。王翔十分关心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捐款帮助他们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在此前举行的“九江市民营企业家扶贫开发光彩事业修水行”活动中,王翔也捐资伍拾万元,兴建修水县港口村小学和公路。

2005年和2006年,王翔每年用于公益事业慈善活动款额近700万元。

2006年4月,北京大学法学院2005级研究生小石,这位来自江西某山区农村的学子,身处美丽的燕园,却无心欣赏沙滩红楼、湖光塔影,让他揪心的是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共三万元的学费至今尚无一点着落,而新学年报到后逾期两周不交费注册将被取消学籍。

小石的父母祖辈一直以垦荒种地为生,家庭贫困。好学的他初中毕业考上师范,然后在农村教小学,边教边学通过自考取得大专、本科学历,不断努力,终于考上北大法学院研究生。读研的一年中,他学习成绩优秀,并积极参与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他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在校外打工,晚上在学校勤工俭学,这样,生活费和部分书籍资料费开支能够解决,但高额学费这个大问题,他尝试了许多途径都没能解决,巨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难道,“到求学圣地深造,为日后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夯实基础”的愿望就此落空?

他想到了王翔。同为江西老乡,他虽然不认识王翔,但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作为法学研习者,他关注过王翔在全国政协提出的修改宪法、修改刑法、修改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出台物权法等众多有关法制建设的提案,也曾为王翔“关于严格依法确保教育经费法定增长建议案”中“读不起书的民族永远强大不起来”的疾呼感动的热泪盈眶,还曾为王翔全面取消农业税提案被国家采纳而由衷高兴。

“找王总求助去”。他觉得有了一线希望。

王翔约见了他。考察各种情况属实后,王翔为其解决了两年的学费。由于王翔的支助,小石幸免于半途失学,社会有望多一位优秀的法学人才。

这只是王翔热心慈善公益事业中的一支小插曲,沿着这个线索,可以看到许多故事:

北大物理学院小胡,2003年受助学生,2007年本科毕业被录取专业攻读理论物理博士学位研究生。他手持毕业证书和录取通知书赶往江西民生集团,感谢王翔四年来的支助;

清华学子小袁,来自景德镇,父母均系除尘布袋瓷厂下岗职工。在小袁毕业之际,其母重拾已近生疏的手艺,亲自填彩绘制了一幅瓷画,一家三口抬着瓷画赶往九江,赠给王翔,表达衷心感谢之情,致以真诚祝福之意;

两位在京就读的受助学子,获知王翔来京开会,俩人相约于春寒料峭中在会场外等候了一上午,见到了王翔,只为赠送一束鲜花;

2006年6月,感动九江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举行,扎根山区34年,教育了一批批山里娃的冯老师入选。冯老师率学生给王翔系上了红领巾,向慷慨解囊捐赠15万元重建因地震损毁的教学点的王翔致谢,感动九江的人为王翔的真情助学所感动;

关注支持教育事业二十年,捐赠款物累计4000万元,一个个事例一组组数据,织成了一根倾情支教、热心公益的闪亮红线!

2007年,王翔在九江市慈善总会和江西省慈善总会设立“慈善助学光彩基金”,总额达2100万元,该基金增值主要用于慈善助学项目及其他慈善救助,建立了公益慈善工作的长效机制,每年实施慈善救助款额不低于100多万元,王翔的善行得以提高。

2008年,王翔情系灾区、慷慨解囊,为帮助“汶川地震”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已向灾区捐款累计达300万元;捐款50余万元,资助200多名贫困学生,捐资100余万元,兴建了二所希望小学,另外捐款30多万元用于慈善事业。

2009民生直通车助学33万元、彭泽太平关学校10万元、彭泽康庄完小学15万元、关工委5万元、慈善总会助学14.5万元、转创始基金5.5万元共计83万元。

9.jpg

2010年度继续了“爱心双30行动”中每年支助考取大学贫困生的爱心行动,支助了120名考取大学的需要帮助的贫困学子,助学直通车遍跑县各个县区,寻访最需要资助的学子,使受助学子深受感动。本年度继续对学业优良的学子、教学优秀的老师进行了奖励。支助了三所小学的改建兴建。对已支助馨香小学的电脑教学设备,本年度予以完善。向河南驻马店市第二十小学捐款一次达200万元。在救助玉树地震、江西抚州水灾时,捐款超100万元。为支持共青农业发展,捐赠价值20万元的农用车。多年来累计捐款捐物5000万元,

这些感人的奉献,民间好评如潮,受捐赠的送上感谢信、献上哈达,被资助学生还赠锦旗……。屡获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和单位表彰,多次荣获全国和江西省“光彩之星”称号,2004年王翔被评为江西省“十大爱心人士”和全国“首届百名中华慈善人物”,2005年又被评为江西省“十大爱心人物”。2006年,是福布斯、胡润慈善排行榜的上榜慈善家,也是官方民政部公益时报“中国慈善排行榜的上榜慈善家”。还被评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并荣获“光彩事业奖章”。2007年4月又被民政部《公益时报》评为“中国十大慈善家”,同时荣获“香港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奖。多次并被评为江西省“十大爱心单位”和“最具社会责任感杰出企业”奖。2010年荣获江西省“光彩事业突出贡献奖”并评为九江市“十大爱心人物”。

10.jpg

“广厦千间,夜眠六尺,良田万顷,日食一升。”王翔用这句古贤言来理解天下为公,是有积极意义的,同时这句古贤言也折射出王翔向社会奉献爱心的一片真情。做一件好事,也许并不困难,难能可贵的是长期“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王翔二十多年一以贯之并将持续下去的倾情公益,是一根闪耀着高尚道德的连绵红线,面对这根红线,人们会发出朴素的语言:令人感动!